神话(Myth)和传说(Legend)

概述

从现在的历史发展来看,我国只有到殷墟时代(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300年),才能算作进入狭义的历史时代。此前约一千余年,文献中还保存一些传说,年代不很可考,我们只能把它叫做传说时代。

传说时代的史料和历史时代的史料,在性质上的主要不同点,在于前者的可靠性比后者的可靠性差。可是,无论如何,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、核心,并不是向壁虚造的。

掺杂神的传说(Legend),同纯粹的神话(Myth)有分别。比方说,在希腊,关于Zeus的出生和经历自然是纯粹的神话;可是,在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赛德》两部史诗内所载的、希腊和特洛伊的战事,无论里面掺杂了多少神祇的干涉,它仍然只能算作传说,因为这个相当长的战事是曾经有过的。至于传说里面所掺杂神话的多少,大致是越古越多,越近越少。

《封神演义》,就是在历史(武王伐纣)中掺杂神话(哪吒)

两千年来,由于人智的进化,人们知道了神话的不可靠,故逐渐把古史传说加以修正、加以“人化”。对于古史资料其他不可靠的部分,也渐渐地能怀疑,并且加以严格的批判。

《通鉴考异》一书,在全世界为最早批评史料的一部大书,但是此后进展得很慢,并没有在历史界中成为一个大运动。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,西欧批评史料的风气才大为展开,而且进步很快,在历史界中成为一种压倒一切的形势。自辛亥革命以后,这个潮流才逐渐扩展到中国。

疑古学派

我国历史界受到了西方的影响,对于古史才逐渐有所谓疑古学派的出现。这一次参加的人数很多,工作的成绩也很丰富,一大部分由顾颉刚先生及他的朋友们搜集到《古史辨》里面。他们工作的勤奋是很可敬的,成绩也是很大的,但是他们所用的治学方法却很有问题。

第一,就是太无限度地使用默证。这种方法就是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,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。极端疑古学派的工作人对于载籍湮灭极多的时代,却是广泛地使用默证,结果如何,可以预料。

第二,他们看见了不合他们意见的论证,常常并不能审慎处理,有不少次悍然决然宣布反对论证的伪造,可是他们的理由是脆弱的、不能成立的。比方说,看见《尚书·立政》篇含有尚贤思想,就宣布它已经受到了墨家思想的影响,为战国人的伪造。

第三,在春秋和战国的各学派中间所称述的古史,固然有不少歧异、矛盾,可是相同的地方实在更多。比方说,大禹治水的传说、尧舜禹三人的相互关系,在先秦诸子中可以说是大致相同的、没有争论的;而极端疑古学派却夸张它们的歧异、矛盾,对于很多没有争论的点却熟视无睹、不屑注意!要知道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的学术空气是相当自由的,各学派中间的相互驳斥是并不容情的。一家造谣,正诒别家口实,何以别家全部闭口无言、默示承认?

生命符号可知,无论是儒家,还是道家,都对名家提出了批评,之后名家迅速衰落

第四,他们对于掺杂神话的传说和纯粹的神话,界限似乎不能分辨,或者是不愿意去分辨。在古帝的传说中间,除了帝颛顼因为有特别原因以外,炎帝、黄帝、蚩尤、尧、舜、禹的传说里面掺杂的神话并不算太多,可是极端疑古学派都漫无别择,一股脑儿把它们送到神话的保险柜中封锁起来,不许历史的工作人再去染指。

从神话到哲学可知,道家和神话的关系最为密切,这恐怕是无可置疑的事实

虽说极端疑古学派尽量想把传说时代挤出于历史范围之外,可是历史界还不完全受他们的限制,还对此时代做了些工作。把我国较古的传说总括来看,华夏、东夷、南蛮三族,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。

华夏、东夷、南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