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率的偶然,时间的巧合,还是共时性?

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,而愚者自以为觉,窃窃然知之。君乎!牧乎!固哉!丘也与女皆梦也,予谓女梦亦梦也。是其言也,其名为吊诡。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,知其解者,是旦暮遇之也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在我开始阐述这个概念前,我想最好应该先讲讲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。但是,我却想用另外的方式来开始。

首先,我给你们简述一些共时性概念所涉及的一些事实。正如词源学所示,这个词汇与时间有关,说得更确切些,与同步性有关。如果不用同步性这个词,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几件事情的“有意义的巧合”,而绝不只是概率的问题。

有些事情从统计上,也就是在可能性上会重复出现,比如医院里的“相同病例”,就属于偶然事件。这种偶然组合由一个个事件组成,且都有一定的概率性和合理性。打个比方,有人偶然看了一眼有轨电车票上的数字。回到家他接了一个电话,谈话中刚好提到同一个数字。晚间,他买了一张电影票,上面刚巧又有那个数字。这三次事件就形成了一个偶然组合,虽然并不经常出现,但从每一件事情出现的频率来看,仍属于概率范畴。

在我自身的经历中大致有六次这样的偶然组合。

1949年4月1日清晨,我在记录一篇铭文,其中包含一个半人半鱼的图像。当天午餐吃的就是鱼。有人谈起愚人节“上钩的鱼”这个习语。下午,一位数月未见的病人,给我看了一幅图,我印象极深,上面画了一条鱼。晚上,我又见到有海怪和鱼图案的绣品。第二天早上,我见了一位老病人,她有十年没跟我见面了,她告诉我,就在头晚,她梦见了一条大鱼。数月后,我把这一系列鱼的事情写进一本大的作品里,写完后我信步走到屋前的湖边一处地方,那天早上我已经去过那处地方好几次了,而这次一条一尺多长的鱼横躺在湖边。我身边也没有其他人,我真不知道这鱼是怎么到那儿的。

当这样的巧合累积得越来越多,你不可能不有所触动——一连串的巧合出现的次数更多,其表现形式更诡异,令人难以置信。由于我在别处已讲过,今天不做讨论,我相信这是偶然组合。但是,必须承认,偶然组合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个重复性事件。

在上面提到的电车票数字的例子中,我说这位观察者“偶然”留意到那个数字并且记住了那个数字,而平常他根本不会这么去做。这就形成了这一串偶然事件的基础,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留意到那个数字。

我认为,要判断这些系列偶然事件,需要考虑不确定性这个因素并加以留意。我在一些其他的案例上观察到类似的情况,但是却没有得出任何靠得住的结论。有时候难免会觉得,有些将要发生的事件是能被预知的,你很难抗拒这种感觉,因为有时候你会经常碰到。

这意味着塑造机械唯物论者世界蓝图的法则,会被心理因素修改甚或摒弃,而这样的心理因素与受试者的心境有密切关联。因此,我将注意力转移到在我长年的医疗执业生涯中,一直相伴左右的观察与经验上去。这些观察和经验都是自发的、与有意义的巧合相关的,且由于其非几率性之高,以至于几乎令人完全不可思议。

我只想举一个例子来描述这些现象的整个范畴。你可以拒绝相信这种特例,也可以对它另做解释,这都没关系。我可以告诉你一大堆类似的故事,而且你很快就会知道,几乎所有的例子都需要有自己的解释。然而,从自然科学观点看来,唯一可能的因果解释,已因时间和空间的心理相对化而瓦解了,而时空正是因果关系不可或缺的前提。

我举的例子,有关一位年轻的女病人。她做事周全,却总是无法在心理上达到完美,问题出在她对诸事都懂得太多了。她所受之良好教育成为她的理想武器,以完成一种极度纯净的笛卡儿式唯理主义,对于现实有着近乎严苛的“完美几何学”的要求。我曾数度尝试以偏人性化的理智来减轻她的唯理主义,无果,我不得不寄希望于某些不可预期的、非理性的事情出现,以此对她封闭的自我进行理智上的反驳。

某天,我坐在她的对面,背靠窗户,聆听她滔滔不绝的且用词华丽的诉说。头一晚,她做了一个梦,印象极为深刻,梦中有人赠她一只价格不菲的金甲虫形状的首饰。当她正对我诉说其梦时,我听到背后有轻拍窗户的声音,我转过身,发现窗外有只大大的昆虫正飞撞窗根,试图进入这暗暗的房间。我深感奇异,立即打开窗户,在它飞进来之际从空中抓住了它。是一只金龟子甲壳虫,或说是普通的玫瑰金龟子,它那种金绿的颜色像极了金色甲虫。我将它交给我的病人并告诉她:“这就是你的金甲虫。”这一体验洞穿了她的唯理主义,打破了她的理智对抗。如今治疗可持续下去,且成效显著。

以上所述之所有现象,可分为以下三类:

  • 心境与同时发生的、客观的外在事件(如金甲虫)发生巧合,这些外在事件反映了观察者的心境或内容。没有证据能证明两者是有因果关系的,而如果从心理使时空相对化的观点来考虑,此种因果关联甚至是不能理解的。
  • 心境与相应的外在事件(多少是同时发生的)发生巧合,而此巧合的外在事件在观察者感知的领域之外发生,比如说隔着一段距离,而且只能在事后验证。
  • 心境与虽相应、但却尚未存在的未来事件发生巧合,这种事件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,而且同样也只能在事后验证。

第二和第三个类别中的巧合事件,尚未呈现在观察者知觉的范围内,却被准确地预期到了,但是只能在后来得到验证。据此,我称之为“共时性的”(Synchronistic),这个词语不要和“同步的”(Synchronous)相混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