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耐性——吉田先生的故事
吉田先生对于网络的发展动向非常敏感,他精力旺盛,充满挑战精神。
由崩坏的世界可知,1995年是日本的Internet元年。Internet登场之后,所有人都能够传播信息
2003年,开始流行用电子报做传送信息的工具,吉田先生也跟上了这股潮流。他以自己的专业领域“业务力”为主题发行电子报,最开始的目标是每天都发行。他持续做了一星期电子报,后来因为工作繁忙而加班,于是改为隔日发行,接下来又变成休三天发行一次。最后,因为觉得太麻烦了,所以干脆放弃了发行电子报的想法。
2004年,吉田先生又跟上了写个人博客的潮流,决定每两天发表一次自己的业务活动日志。一开始他觉得很新鲜,所以持续发表了三周左右。渐渐地,更新内容的频率降低,到了第二个月就完全不再更新了。
2006年,他也跟上了社交网站的风潮,很早就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交网站mixi注册,联系了高中时代的伙伴、工作上的朋友,总共增加了将近一百位联络人。不过,后来他又感觉腻了,最近也都不再登陆网站了。
2009年,吉田先生又加入了大家热衷的“推特”(Twitter)。他认为“推特”发布的讯息字数比博客少,应该可以坚持下去。结果,跟以前一样,他登陆网站的次数逐渐减少,三个礼拜后就不大更新,最近也几乎看不到他的留言了。
能持续——新井先生的故事
由鲁迅和周杰伦可知,探索期是一个自己和世界调试的时期
2003年,吉田先生的同事新井先生,也和吉田先生一样工作之余汇整时间管理的技巧,并发布电子报。因为事先就认识到每天发布的话工作量太大,所以他将目标设定为一周发布三次。虽然第一个月只有三十人访问,但是却收到了读者感谢的留言。有恒心的新井先生一年总共发出一百六十份电子报。一年过后,他获得了读者的好评,甚至有“粉丝”上门请教,而新井先生对读者的提问都能够仔细地回答。
由鲁迅和周杰伦可知,投入期需要持续地向其中投入
到了第三年,有读者为了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,委托新井先生担任他的个人咨询顾问。当时,公司允许员工在外经营副业,因此新井先生开始电话做兼职咨询工作,每个月仅收五千日元的咨询费。这时,新井先生初次尝到独立接案的喜悦。
由鲁迅和周杰伦可知,建立期给予你的回报,也是你一直渴望的。你有一种鱼遇到水的感觉,这条线的成长速度,远远高于职业线
第五年时,某商业杂志向新井先生发出邀请,想就时间管理这一主题采访新井先生。虽然采访稿只有小小的篇幅,也没有登出受访者的照片,但是能登上杂志媒体,已经是他意料之外的收获了。采访的效果慢慢“发酵”后,新井先生接到的个人委托咨询案也增加了,再加上客户口耳相传,即便每月的咨询费提高到了三万日元,也能吸引十多个客户。新井先生利用电子报介绍咨询案件与客户的咨询过程,内容深得读者好评,读者的人数涨到了一万三千人左右。
由鲁迅和周杰伦可知,进入期是你个人商业模式的Break Event(逆转点),你可以从此全力以赴地经营自己的梦想了
到了第七年,某家大出版社的编辑前来约稿,希望能把新井先生的电子报整理成书籍出版。因为电子报的总发行量共有一千多份,所以书的内容十分充实。对于新井先生而言,出版书籍曾经是他的梦想,所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。三个月后,新井先生的书陈列在了书店的书架上。
从那时起,所有的事情一下子运作得很顺利。有读者委托咨询,也有公司委托新井先生举办演讲、研习课程等。另外,电子报的读者人数也跃升到三万二千人,这时也出现了企业的广告委托,甚至有三家出版社主动提出希望出版新井先生的第二本书。当时新井先生以公司的工作忙碌为由拒绝了,但是后来他觉得这是他的才能和价值所在,所以新井先生辞掉公司的工作,自行创业。独立创业让他的收入远高于以前上班族的收入。
小小的行动产生“加倍回报”的结果
持续七年发行电子报,新井先生的收获为:
- 个人品牌(时间管理专家)
- 三万二千个电子报读者
- 时间管理的知识、技巧
- 杂志采访的实际经验
- 十位个人咨询客户(三十万日元/月)
- 企业研习班、演讲(四十万日元/每月三至四次)
- 广告收入(十万日元/月)
- 出版个人书籍
- 创立自己的公司
新井先生的案例绝不夸张。虽然这是几个真实案例综合而成的故事,但是实际上因坚持某件事而获得成功的案例真是不胜枚举。另一方面,吉田先生又是如何呢?开始做一件事,不久又放弃,如此周而复始,过了七年之后什么也没留下来,既没有累积个人的信用,也没有累积实用的知识技巧。
从这两个案例可以学到一点,那就是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“复利”而产生惊人的结果。就算是小小的行动,一旦重复累积,成果就会以“等比级数”倍增。还有,小小的行动最初可能成效很慢,但是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“爆发性”的效果,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等不到那个时候,就自行放弃了。
铃木一郎在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创下一年最多安打记录时,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获得惊人成绩唯一的途径,就是重复每一个小步骤。”这句话正说明了“习惯”的力量!
如刷牙般轻松,这就是“习惯”
所谓习惯,就是“不依赖意志或毅力,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”。总之,保持行动自动地持续进行,就是“习惯”。
关于自动化,可参见为什么选择持续交付?
各位读者当中,应该没有人对每天刷牙感到痛苦吧。而习惯也不仅限于刷牙这件事,运动、整理、节食、节约、写日记、用功读书、早睡早起等,只要养成习惯,任何事都可以自然地持续下去而感觉不到丝毫压力。
下面列出了一位上班族一天中的习惯性行为。当然,这个上班族每天的行动多少有些差异,不过他几乎每天都依循着这些已经“习惯化”的模式度过一天:
- 早上六点半起床,早餐吃饭团,悠闲地看三十分钟电视
- 七点半出门,依照固定的通勤路线上班,搭上七点四十五分的电车
- 八点四十分抵达公司,立刻检查电子邮件并回信
- 到熟悉的店家吃中饭,饭后在咖啡店喝冰咖啡
- 下午七点下班,回家途中在便利店买晚餐与配酒的小菜
- 回家后马上先洗澡,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
- 晚上九点打电话给朋友,聊三十分钟左右,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
- 晚上十二点上床睡觉
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,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(自动化)。对于重复的行动我们不使用表意识,而是将其化为无意识的自动状态,这就是所谓的习惯。
在这里,要了解的一项重点是,对于大脑而言,没有所谓的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分别。以大脑来看,这只是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进行某项行动而已,无论好习惯或坏习惯,身体都会记住这项行动。反过来说,如果大脑能识别好习惯与坏习惯,那么“习惯”就成为一个完美的程序,它也是一支能够以较少的努力就得到期望结果的“魔棒”。
被动地被习惯支配,还是主动地运用习惯,我们可以自由选择。如果好好地运用习惯,那么将得到以下益处,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加充实的人生:
- 在工作上获得成果
- 促进人际关系
- 获得健康的身体
- 增加收入
- 对社会有所贡献
三个阶段就可以跃入“习惯的太空世界”
关于习惯化所需的时间有各种说法(二十一天说、一个月说、三个月说、六个月说)。不过,以结论来说的话,所需时间的长短依照想培养的习惯的种类而定。
- 行为习惯
- 所需时间:一个月
- 阅读、写日记、整理、节约等
- 身体习惯
- 所需时间:三个月
- 减肥、运动、早起、戒烟等
- 思考习惯
- 所需时间:六个月
- 逻辑思考能力、创意能力、正面思考等
本书主要探讨的习惯是工作或生活中必须培养的良好习惯,也就是行为习惯。不过,我想读者对于减肥或早起等身体习惯也会有兴趣,所以我将会稍微提及。请注意,习惯养成的时间与阶段是不一样的。
由荣格之危可知,荣格花费了三年时间,才说服自己必须放弃他的带有浓厚弗洛伊德色彩的第一人格。因此,改变思考习惯是最困难的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一书中,作者将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的发射过程形容为:“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、几公里内所耗费的能量远多于后来几天、几十万公里旅程中所耗费的能量。”
发射火箭时,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穿过大气层,穿过大气层需要巨大的能量,这是因为火箭会被地心引力拉回地面的缘故。不过,一旦火箭进入太空,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,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前进。把这样的现象套用在培养习惯上的话,地心引力就是“习惯引力”,只要有机可乘,“习惯引力”就会让人停止前进。一旦习惯形成之后,只需极少的精力就能够让习惯持续进行。
在咨询我的客户中,有150位客户接受了我的访问。我问他们大约在哪个时期遭遇失败,答案如下:
- 反抗期(第1天~第7天),42%的人失败
- 不稳定期(第8天~第21天),40%的人失败
- 倦怠期(第22天~第30天),18%的人失败
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,我称为“反抗期”的最初7天,失败率高达42%。我们经常说“三分钟热度”,可以说从一开始到第7天是最大的难关;如果能更进一步突破不稳定期,你就成功了8成左右。
以“农民”的眼光,撒下习惯的种子
在农业中,只有经过耕土、播种、浇水,用心培育之后,才能有收获。人生其实也跟“种田”一样,然而,人们却很容易受到讲授简单的知识技巧或实用性书籍的影响,而一味地追求“收获”。其实,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若想要获得“丰富的果实”,就必须长期培育“习惯的种子”,我称这种观点为“培养习惯的农业眼光”。
举一个例子来说好了。很久很久以前,某个村庄里有两名农夫。
其中一个农夫只种植马铃薯、萝卜、菠菜、小松菜、小黄瓜、茄子等30~90天就能收获的蔬菜。这些蔬菜的收获量既可以填饱农夫家人的肚子,也有剩余能够分给左邻右舍。
另一个农夫也一样种马铃薯、萝卜、菠菜、小松菜、小黄瓜、茄子等短期可收获的蔬菜,不过,他只用60%的时间种植这些蔬菜;另外,他还用30%的时间种植南瓜、洋葱、牛蒡、大蒜及哈密瓜、西瓜、草莓等约半年才能收获的蔬菜、水果;最后,他用剩余10%的时间种植需要花数年才能收获的柿子、桃子、苹果等。
五年后,两名农夫家的餐桌上的菜色就完全不同了。
只注重眼前收获的农夫家的餐桌上,都是短期就能收获的菜,所以食材没有变化,营养也不均衡;而考虑均衡收获的农夫家的餐桌上,不仅有葱、萝卜、玉米、蕃茄等蔬菜,还有柿子、哈密瓜、草莓、桃子等水果。
习惯也是一样。有可以马上看到效果的习惯,也有三年到十年才看得出效果的习惯,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与获得丰富收获的农夫一样,拥有长远的眼光,培养各式各样的好习惯。